01刀路的總則
(1)開粗在機床的最大負荷下,絕大部分情況應選用盡可能大的刀,盡可能大的進刀量,盡可能快的進給。在同一把刀的情況下,進給與進刀量成反比。一般情況下,機床的負荷不是問題,選刀的原則主要依產品的二維角與三維弧是否過小來考慮。選好刀后,便定刀長,原則是刀長大于加工深度,大工件則要考慮夾頭是否有干涉。
(2)光刀光刀的目的是為了達到工件表面粗糙度、預留適當余量的加工要求。同樣,光刀選用盡可能大的刀,盡可能快的時間,因為精刀需要較長的時間,用最合適的進刀與進給。在同一進給下橫向進刀越大越快,曲面進刀量與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有關,進給的大小與曲面的外表形狀有關,在不傷及面的情況下,留最小的余量、用最大的刀、最快的轉速、適當的進給。
02裝夾方法
所有的裝夾都是橫長豎短。
(1)虎鉗裝夾裝夾高度不應低于10mm,在加工工件時必須指明裝夾高度與加工高度。加工高度應高出虎鉗平面5mm左右,目的是保證牢固性,同時不傷及虎鉗。此種裝夾屬一般性的裝夾,裝夾高度還與工件大小有關,工件越大,則裝夾高度相應增大。
(2)夾板裝夾夾板用碼仔碼在工作臺上,工件用螺絲鎖在夾板上,此種裝夾適用于裝夾高度不夠及加工力較大的工件,一般中大型工件,效果比較好。
(3)碼鐵裝夾在工件較大、裝夾高度不夠,又不準在底部鎖縲絲時,則用碼鐵裝夾。此種裝夾需二次裝夾,先碼好四角,加工好其它部分,然后再碼四邊,加工四角。二次裝夾時,不要讓工件松動,先碼再松。也可以先碼兩邊,加工另兩邊。
(4)刀具的裝夾直徑10mm以上,裝夾長度不低于30mm;直徑10mm以下,裝夾長度不低于20mm。刀具的裝夾要牢固,嚴防撞刀與直接插入工件。
03刀具的分類及其適用
(1)按材質分
1)白鋼刀:易磨損,用于銅公及小鋼料開粗。
2)鎢鋼刀:用于清角(特別是鋼料)及光刀。
3)合金刀:類似于鎢鋼刀。
4)紫刀;用于高速切削,不易磨損。
(2)按刀頭分
1)平底刀:用于平面及直身側面,清平面角。
2)球刀:用于各種曲面中光、光刀。
3)牛鼻刀(有單邊、雙邊及五邊):用于鋼料開粗(R0.8、R0.3、R0.5、R0.4)。
4)粗皮刀:用于開粗,注意余量的留法(0.3)。
(3)按刀桿分
1)直桿刀:直桿刀適用各種場合。
2)斜桿刀:但不適用于直身面及斜度小于桿斜度的面。
(4)按刀刃分兩刃、三刃、四刃,刃數越多,效果越好,但做功越多,轉速及進給相應調整,刃數多壽命長。
(5)球刀與飛刀光刀的區別
1)球刀:凹面尺小于球尺,平面尺小于球R時,光不到(清不到底角)。
2)飛刀:優點是能清底角。相同參數的比較:V=R*ω轉速快許多(飛刀),力大光出的東西亮,飛刀較多地用于等高外形,有時用飛刀不需中光。缺點是凹面尺寸及平面尺小于飛刀直徑時光不到。
04CNC銑銅公的做法
(1)什么情況下需要做銅公
1)刀完全下不去要做銅公,在一個銅公中還有下不去的,形狀是凸出需再分。
2)刀能下去,但易斷刀的也需做銅公,這需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3)要求火花紋的產品需做銅公。
4)銅公做不成的,骨位太薄太高,易損公且易變形,加工中變形與打火花變形,此時需鑲件。
5)銅公加工出的東西表面(特別是曲面會很順很均勻)能克服精鑼中的許多問題與繪圖中的許多問題。6)要求精確外形或余量多時必須做粗銅公。
(2)銅公的做法
1)選出要做銅公的面,補全該補的面,或延長該延的面,保證銅公的所有邊緣大于要打的邊緣同時不傷及其它產品的面,去掉不必要的清不到的平面角(與平面角相交處是更深的膠位),補成規則形狀;
2)找出銅公最大外形,用一邊界然后投影到托面;定出基準框大小,剪掉掉托面,到此銅公圖基本完成;
3)備料:長*寬*高,長與寬≥Ymax與Xmax為基準框實際銅料的長寬必須大于圖上基準框。高≥銅公的理論尺寸+基準框高+裝夾高度。
05圖紙定數問題
(1)在沒有現成的加工面下,平面四面分中,中心對原點,頂面對零,頂面不平時(銅公而言)留0.1的余量,即碰數時,實際對0(z),圖上偏低0.1。
(2)當有現成的加工面時,使圖上的現成面對0(z),平面能分中則分中,否則以現成邊碰數(單邊)加工面則要校核實際高度,寬,長與圖紙差別,按實際的料來編程。一般情況,先加工成圖上的尺寸再加工圖上形狀。
(3)當要多個位加工時,第一個位(標準位),就要把其它幾個位的基準鑼好,長寬高都要鑼,所有下一次加工基準要以上次已加工好的面為準。
(4)鑲件的定位:放在整體里面,把下面墊起一定高度然后圖紙也升高此高度,平面按整體分中,高度按圖下面用鏍絲鎖??;是方方正正的則可直分中;粗略一點可用最大外形分中;割一夾具,按夾具分中,鑲件圖與夾具的相對位置確定然后把圖紙原點放在夾具中心點。
06開粗的刀路選擇
(1)曲面挖槽
1)關鍵是范圍的選擇與面的選擇。刀路加工的區域是:以所選范圍內所選面為終止面,從最高點到最低點刀具能下得去的所有地方為原則。所選面最好是全體面,邊界則只能是所要加工的區域,無面處延伸小于半個刀徑的距離,因為其它面留有足夠余量所以自動保護;最好延伸最低線,因為最低處有一個R鑼不到。
2)刀的選擇:如刀具不能螺旋或斜線進刀時或加工不到的區域進不了刀的區域封起,留待二次開粗。
3)光刀之前,一定要把未開粗的區域全部開粗,特別是小角,其中包括二維角,三維角及封起來的區域,不然則會斷刀。二次開粗:一般用三維挖槽選范圍,平底刀,能用平面挖槽與外形刀路的則用。在不傷及其它面的情況下刀具中心到所選邊界,一般不精修邊界,用快速雙向角度視情況而定,螺旋進刀,角度1.5度,高1,當挖槽形狀為條形,不能螺旋下刀則用斜線進刀,一般打開過濾,特別是曲面開粗,進刀平面不可低,以免撞刀,安全高度不可低。
4)退刀:一般不用相對退刀,用絕對退刀,當沒有島嶼時則用相對退刀。
(2)平面挖槽
銑各種平面,凹平槽,當銑部分開放式平面時,則需定邊界,原則能進刀(大于一個刀徑),開放處偏外大于半個刀徑,封閉外圍。
(3)外形
當所選平面適合外形分層,則用外形分層提刀(平面外形),提刀點與下刀點為一點時,不須提刀z平面一般提刀,盡量不用相對高度;補正方向一般右補正(順刀)。
(4)機械補正的刀路設置
補正號為21,改電腦補正機械補正,進刀為垂直進刀,刀過不了的地方則改大R不留余量。
(5)等高外形
適合于走封閉式的面,走開放式的面若是四圈則要封項面,若是四圈內或非四圈則要選范圍與高度(一定弧形進刀開粗),用于開粗的情況:任一平面內的加工距離小于一個刀徑,若大于一個刀徑則要用更大的刀或兩次等高外形。
(6)曲面流線
具有最好的均勻性與干脆性,適合光刀很多時候可取代等高外形。
(7)放射刀路
適合中間有大孔的情況(少用)。注意事項:彈刀,刀不鋒利,刀過長,工件過深時要環繞走不可上下走;工件中的利角兩邊的面要分兩個刀路,不可越過去,光刀時的邊緣最好延長(用弧線進退刀)。
07清角
(1)這里的清角清的是二維死角,是前面工序都未曾走到的部分,如光刀需走到的地方則應先清角再光刀,太小大深的角可分幾把刀清,不要用小刀清太多地方。
(2)清三維角:開一些小槽,一些三維轉角處。
(3)易斷刀,一定要考慮像細刀、過長,加工量過大(主要是z向,深度方向)的情況。
(4)刀路:用二維外形走,只能清小角(R0.8)及二維平面角;用平行刀路;用等高外形;有一種地方刀子去不了的曲面及外形走不到的死角則要先封起來起刀,最后清角,大面中的小缺口一般先封起來。
08中光
(1)中光:作為曲面的鋼料與細公才中光。
(2)原則:大刀開粗時層與層間的余量較多,為使光刀時得到更好效果的一道工序。
(3)特點:快速清除,大刀飛刀亦可,大進給,大間距;不必顧忌表面質量;平面的工件不必中光;等高外形的工件不用中光,等高外形開粗時可細一點把兩道工序放在一起,細一點指表面余量與層與層的距離;需不需中光,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工作的材料,材料越硬,則考慮中光;中光的加工方向與光刀開粗最好相對這樣加工的東西會效果好,均勻。
09光刀
光刀是要達到各種產品與模具的裝配要求所以要非常慎重,根據不同的要求給予不同的刀路設置與參數設置。
(1)光刀的下刀高度與最后高度都改為0,公差設計1個絲以內,不需過濾(工件越小公差越小,公差影響外型)。
(2)前模與分型面要達到最好的光潔度,后??纱?,其它非配合及避空位可粗糙點。
(3)刀路設計由以下因素決定:
1)具體外形(如平面與其它面),陡峭面與平坦曲面。
2)兩面之間是否利角(利角則分開)。
3)兩部分是否要求不同(要不要留余量,余量的多少,光潔度的要求不同)。
4)光刀中保護面問題是個大問題,對已加工好的面一定要預到加工中的誤差保護起來,按保護面的要求保護起來。范圍保護,不計誤差的0保護,高度范圍與平面范圍;保護面保護。
5)刀路的延長問題,光刀中,刀路加工到邊緣時最好作圓弧進退刀否則事先把面稍加延長。
6)光刀中的提刀問題。提刀浪費時間,所以盡量避免提刀。方法1:設提刀間隙(小缺口)方法2:封面,把提刀處封起來(小缺口)方法3:避開間隙(大缺口處)方法4:等高外形時延長到同一高度
7)光刀中的進刀問題,第一刀進刀一定要從工件外進,避免振動及碰傷工件,所有光刀一定設進刀。
8)刀具的磨損問題:當工件較大時,需多把刀光完同一工件。